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經國號」戰機之愛




經過一夜幅射泠卻後的清晨氣溫經常比預報還低。低溫凝結的露水將戶外的車子點綴得晶晶亮亮,更讓人覺得分外溼泠。扭開車上的收音機,一邊靜聽著「中廣」流行網,一邊培養著上班前的思緒。上午七時整,收音機播出熟悉的整點報時音樂,音樂尚未聽完,清泉崗基地早班第一批的訓練機此時正劃過不遠處的雲端,尖銳的發動機聲音震盪著初醒的天空,和車內的音樂聲內外交錯著,開始今天日間的飛行訓練,遙望它優美的身影,那是空軍的「經國號」戰機──一種新機體、新雷達、新發動機、新飛彈和新塗裝的戰機。
媒體焦點
 由國人研發自製的「經國號」戰機自出廠後一直受到媒體的注意,這種首次在美國境外生產,完全符合美軍規格的戰機,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新聞媒體就會來上一段報導或專訪。若以雜誌封面為例,民國八十年四月號「光華」雜誌以「經國號」戰機作為封面就創下該刊首次當期零售本銷售一空的記錄,可見當時國人對此型機的興緻有多高。相對而言,電視媒體的效果一直比平面媒體快又有效。「經國號」戰機在各個研發階段上電視畫面的次數可說是屈指可數但對航空迷而言卻是印象深刻的。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十日出廠、七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首飛和十月二十九日飛翔演習、七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首架雙座機出廠和同年七月雙座機首飛、八十年一月二十四日對新聞界公開、八十一年四月首架預量產機移交空軍;同年四月美國「航太週刊」採用「經國號」二號原型機為封面並作專題報導、八十二年二月十日種子教官隊成軍;同年五月號的「日本航空迷月刊」(KOKU─FAN)刊出五頁「經國號」戰機彩頁報導、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一個作戰中隊成軍(日本空攝名家德永克彥來臺參訪並在「日本航空迷月刊」發表「經國號」飛行中隊成軍報導)、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二個作戰中隊成軍(歷年對外公開展示不列入)每則訊息都是各階段的具體成果。現在有機會看到的都是量產機,反而最初的原型機難看得到一次,「中空」月刊上有關「經國號」原型機的彩照是有數楨不錯,例如六0二、六0七、六一六期的單機彩照。六0五期「經國號」和自強號編隊飛行。六二一期四架原型機配合自強號和F-5F作編隊飛行。六二五期四架原型機斜一字編隊飛行。六二九期四架原型機鑽石編隊飛過港區上空。六三八期單機大角度爬升,預量產機的彩照部分,六三八期多機低空編隊飛行,而最特別的一楨是六五三期和六五五期彩色插頁,分別是六架不同機體塗裝的預量產機編隊飛行和十二架地面展示機(從原型機、預產量機和量產機都有);代表種子教官隊的完訓,那是目前己公開的照片中機數最多的兩次。而六六九期
彩頁「經國號」戰機發射「天劍二型」飛彈的勇者之姿氣勢最是滂薄,這張彩照也列入空軍軍史館製成展示窗展出,是空軍視距外飛彈首張公開的發射彩照,有其代表性。
原型機之愛
過去戰機的外型設計,機身是機身,機翼是機翼,分得很清楚;例如F-5E,F-104,F-100。經國號戰機機體採用翼胴融合的設計,翼根和機身結合處使用延伸面有著Smooth的結合,使機身和機翼猶如一體成型的舉升體,相當上鏡頭。原型機因使用紅藍白三色亮麗的塗裝,是單機飛行表演的最佳選擇,和現在作戰中隊規律而相同的量產機塗裝相較,反而更顯出原型機塗裝的珍貴,但現在甚少能夠有這樣欣賞的機會了。過去只有83226日航發中25週年慶時出現原型機的地面操作全程,原型機旁擺放著氣源車和電源車,支援設施的管線猶如臍帶般的連接在飛機上。當發動機渦輪一轉特殊的渦輪聲越來越亢奮的時候,現場觀眾的情緒與一股期待氣氛馬上被點燃。隨著地勤人員安全檢查的結束。戰機滑出進入滑行道,巨大的發動機尾管柔合的調節大小,機體外部的防撞燈、編隊燈一閃一滅的交錯輝映著,那種感覺和編隊飛行通過是完全不一樣的。看飛機就是要看飛機變化方向才看得到它的
美感,如果只是呆板的靜態展示就沒有意思了,飛機在有速度的時候才仿佛有生命一般的活了起來。
飛行之美
作戰中隊雙機本場低空機動飛行是出現在84813日清泉崗基地的營區開放,在此提出是因為那是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那次的機動飛行主要是以衝場和水平科目為主,有幾次的衝場高度甚至比機場塔台高不了多少,而垂直科目受限於當時低雲層的緣故並未實施。當雙機在大坪上空編隊轉彎時所呈現出來的編隊飛行默契是最令人有不同於空中分列式的感受,而能在兼顧飛安與表演效果的考量作到那樣的程度實屬不易,數年前俄國的SU-27赴美訪問並實施雙機編隊立體科目飛行表演轟動全美,老美讚嘆的不光是飛機優越的性能,更是對技術純熟飛行員的讚賞。同年單機3分鐘立體性能表演原是操作非常精準且精緻的飛行,一個科目接著一個科目進行,沒有多少時間讓飛行員去調整空速和高度,是相當專業飛行的操演,和國外航展所看到戰鬥機單機飛行性能表演有得拼。但或許一般百姓是把飛行表演當馬戲看,認為3分鐘不過癮,想不到隔年就變成科目不連續的單機10分鐘表演。或許國人在看多了雷虎小組多機的表演後都習慣了那種通過一次只有一個表演科目,間隔20秒後再飛給你看的表演方式。在我們要提升國人的航空認知之前是應該可以先教導國人如何去看飛行,去欣賞不同性質(單機、雙機、多機)的飛行表演才是。
展示
這裡所指的展示是指「經國號」實機參加台北松山基地航太展。它和清泉崗基地的地面靜態展示最大的不同是有相當的外載武器。有趣的是台北的飛機迷每次就算好飛機進場或離場的時間,一窩子同好就在松山機場10號跑道頭的濱江街守候,因為濱江街是台北人眾所周知看飛機的好地方,最興奮的事莫過於享受飛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的快感。松山基地展出的「經國號」戰機多數是新出廠的新機,許多航空迷相當喜歡研究新出廠的戰機機體是否有新的細部修改或是塗裝的改變。「經國號」是空軍戰機中第一種採用低視度塗裝的機種,連機體上的國徽、機號、大隊徽也是採取低視度塗裝作為,這點倒是和F-5E,F-104大相徑庭。現場擔任解說的飛行官都是空軍資深飛行教官或是航發中心(現在的漢翔公司)試飛官,解說深入淺出,非常具有啟發性。民國八十二年首次不過三天下午的展示就創下罕見的參觀人數記錄,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在民國八十四年就爭取場地、時間和經營方式的改變以創造商機。
目擊記趣
航發中心初期試飛「經國號」戰機時,頗費周章,每一次試飛任務除了原型機,還外加兩架伴飛機,絕的是這兩種伴飛機是不同機種,所以當兩架伴飛機一左一右陪著原型機低空慢速放輪架飛回來時,不但編隊壯觀且機體外型差異極大,就連機體塗裝和發動機聲音也全都不一樣,這樣的光景不引起路上行人注意實在也很難。
「經國號」原型機發動機推力和F-5EF-104G比較大約是1:0.71:0.9。發動機推力的差距使得伴飛的F-104G在起飛時必需用後燃器推力才得以追上。看過高速且粗線條的星式機尾隨著扁平苗條的「經國號」原型機爬升離場的人大概不會去想推力夠不夠的問題,因為前面那一架早己關掉後燃器,而後面那一架卻開著後燃器猛追一陣子才關掉。對F-5E來說那可就更吃力了,如果伴飛的F-5E先行起飛那也就算了,原型機當然可以迅速追上。但如果原型機先起飛那可有趣多了,遠在五浬外的地方依然可以清楚聽到原型機起飛後發動機發出牛鳴般的噪音並看見原型機明顯的減速,一直到看見伴飛的F-5E出現在後方空域且拼老命的追上來,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而在種子教官隊階段,預量產機的起降操作方式是最多變的時候,這些飛行教官身兼換裝和飛行測試的多重任務,所以對飛機的操作手法也較多變化且風格各異,但也最令人不解。當年經常在剛下班時,就聽見天邊傳來發動機獨特的聲音,隨後而到的便是戰機以高速爬升或大G轉彎的姿態出現於近距離的空域中,在夕陽餘輝下轉向海峽,蠻浪漫的一幅景像。種子教官的飛行技術也的確不是「蓋」的,某些飛行員在小航線落地時,四邊航線以近
乎壓坡度九十度姿態轉彎帶桿加油門,帶著那發動機所發出的高頻噪音飛進五邊航線才明顯減速落地。與現在看得到的量產機起降操作相較,現在的操作方式顯然安全且環保多了。
結論
從「經國號」原型機到預量產機到量產機,從初期中低空迷彩到現在空優迷彩,從掛一個外油箱到現在掛兩個外油箱,從一種飛彈到兩種飛彈,從當初的種子教官隊到現在的三個作戰中隊。中華民國空軍在過去五年中備極辛勞,因為換裝新型的現代化戰機實在太艱難了。但放眼看看目前世界,雖然蘇連解體和東、西德統一使全球和平向前邁進一大步。但我們的假人──中共,卻始終不願放棄武力犯臺的企圖,對我們構成嚴重的威脅。自行研製
現代化新型戰機,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有其要性。而自行研發線傳飛控且有視距外戰力戰機的國家,除了歐、美航空先進國家之外,其餘有能力自己造得出來的成功實例,目前只有我國和日本,以全球的觀點來看,這的確是中華民國的光榮,所以國人對「經國號」戰機的期望之高是可以理解的。現在,第一個「經國號」飛行聯隊己經成軍,擔任空防戰備的任務。象徵著中華民國空軍二代兵力整建的建軍成果,它將是遏阻中共武力進犯的一股強而有力的空中勁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